胎心监护(NST)是孕期监测胎儿宫内状态的重要手段,通过记录胎心率和宫缩压力的变化,能直观反映胎儿是否存在缺氧、胎盘功能异常等问题。关于“什么时候做”,需要结合妊娠状态、风险等级和特殊情况综合判断,我整理了一份超实用指南,准妈妈们收藏好~

一、正常妊娠:孕34周启动,逐步加密
对于无妊娠合并症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)、胎儿发育正常、胎动规律的低风险孕妇,目前国内主流指南推荐从孕34周开始首次胎心监护。
孕34-36周:每2周做1次(部分医院会根据产检安排调整为1次);
孕36周后:每周1次(临近预产期胎儿敏感性增加,需更密集监测);
到孕41周仍未分娩时,可能需要增加至每周2次,甚至每天1次。

二、高危妊娠:提前至孕28-32周,个性化调整
如果存在以下高危因素,医生会提前启动胎心监护,甚至要求定期复查:
1. 妊娠合并症:妊娠期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异常;
2. 胎儿异常:胎儿生长受限(FGR)、羊水过少/过多、胎位异常;
3. 胎盘问题:前置胎盘、胎盘早剥史、脐血流异常;
4. 其他:高龄妊娠(≥35岁)、多胎妊娠、既往不良孕产史(如胎停、早产)。
这类孕妇通常从孕28-32周开始,具体时间由医生根据风险程度决定,可能每周1-2次,甚至需要居家远程监护。

三、临产阶段:进入产程后持续监护
无论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,一旦进入产程(规律宫缩、破水等),医生会通过持续胎心监护动态观察胎儿状态。
顺产时:从宫口开3指(活跃期)开始持续监测,特殊情况(如胎心异常、产程延长)可能全程监护;
剖宫产时:进入手术室后会先做一次短时间监护,确认胎儿安全再手术。

四、紧急情况:随时做!别犹豫!
如果出现以下“危险信号”,即使未到常规时间,也要立即就医做胎心监护:
• 胎动明显减少(12小时<10次)或突然剧烈躁动;
• 不明原因腹痛、阴道出血/流液;
• 头晕、心慌、呼吸困难(可能提示母体缺氧影响胎儿);
• 自测宫高腹围增长停滞(警惕胎儿生长受限)。

最后提醒:时间遵医嘱,个体有差异
以上是普遍原则,但每个孕妇的情况不同——比如有的医院对低风险孕妇会提前至孕32周做一次“基础监护”,有的高危孕妇可能需要每天到医院做。
关键是别自己卡时间,每次产检时和医生沟通胎动、身体反应,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调整监护计划~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