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周末没什么仪式感,也不追求“高质量”,更像是给紧绷的工作日松松螺丝——能躺着绝不坐着,该动的时候也不含糊。

周六的打开方式通常是被阳光晒醒。工作日靠闹钟续命,周末反而生物钟准时,七点半准醒。摸过手机刷两页新闻,刷到“年轻人周末都在特种兵旅游”的推送,默默划走——我这种“周末充电型选手”,旅游消耗的电量比上班还多。

起床先遛狗。小区楼下的大爷大妈已经在晨练,遛弯的阿姨会逗我家狗:“又出来放风啦?”我蹲在旁边看狗追麻雀,顺便听他们聊菜价——“今早菠菜3块5,比上周降了”“超市鸡蛋搞活动,我买了两板”。生活的烟火气就藏在这些碎碎念里,比刷短视频实在。

上午十点晃去菜市场。生鲜区的鱼摊老板喊“刚到的鲈鱼,活蹦乱跳”,蔬菜摊阿姨把蔫了的菜叶麻利摘掉,豆制品铺飘着豆香。我买两根排骨、一把空心菜、半块老豆腐,拎着塑料袋往家走,路上顺道买杯冰美式——咖啡因是周末的隐形搭档,没它下午容易犯困。

下午是“自由时间”。有时候窝在沙发看电影,最近刚补了《奥本海默》,三个小时下来脖子酸得要命;有时候翻出积灰的相机,对着阳台的多肉拍微距,调参数调得入神,一抬头发现天都暗了。偶尔也会被朋友拉去看展,上周末去的当代艺术展,有个装置是用旧手机拼的“信息茧房”,站在跟前突然觉得,自己刷手机的样子跟那些堆叠的屏幕还挺像。

周日的关键词是“收尾”。早上做顿稍微复杂的早餐,比如用周六剩下的排骨炖萝卜汤,配烤得焦脆的法棍。汤在锅里咕嘟的时候,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,顺手整理下书桌——工作日堆的文件、外卖单、没写完的便签,收拾完瞬间觉得“这一周没白过”。

下午一般会去健身房。器械区的大叔雷打不动举铁,瑜伽垫上的姑娘在练倒立,我跟着教练做核心训练,疼得龇牙咧嘴但结束后特爽。出完汗去超市补货,买盒草莓、几瓶气泡水,再捎带包速冻饺子——周一早上赶时间,总得备点应急粮。

晚上八点半准时摊在沙发上。狗趴在脚边打呼,手机调静音,翻两页最近在读的《夜晚的潜水艇》。有时候也会复盘下周末:“今天好像没白过”“那碗汤炖得太咸了,下次少放盐”“明天上班得把方案改完”……想着想着眼皮打架,十点半关灯睡觉——毕竟周一的闹钟,可不会因为周末过得爽就迟到。

其实对我来说,周末的意义不是“必须做什么”,而是“可以不做什么”:不用赶早高峰,不用回工作消息,不用假装“很有精神”。能在自己的节奏里晃悠两天,就足够给下一周攒点底气了。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